202206/0619:03
来源
浏览次数
2
文档类型 论文
资料类型 公开资料
中科院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孙海莲
荒漠草原是内蒙古草地的重要类型之一,占内蒙古草原总面积的11%。由旱生超旱生的多年生草本占优势,并有一定数量的与荒漠共有的超旱生小半灌木混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宁夏与甘肃的东部地区。为合理确定荒漠草原适宜载畜率,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基地建立了长期放牧控制试验平台,与内蒙古农业大学、中科院植物所合作开展了不同牧压梯度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工作。
长期放牧试验平台始建于2002年,试验草场主要植被类型为荒漠草原,植被低矮、稀疏,株高平均8cm,盖度20%,由20多种植物组成。群落建群种为短花针茅,优势种是冷蒿与无芒隐子草。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区组作为3次重复,每个区组内设4个处理,分别为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与对照样地,放牧强度分别为0.93、1.82、2.71和0羊单位/公顷/半年,共12个试验区,每区面积4.17hm2,试验总面积约为50hm2。夏季自4月1日至10月1日,供试绵羊白天只在相应试验区围栏内自由采食,晚上相同时间归圈休息。冬季供试羊全部舍饲圈养的管理方式,主要补饲草料以秸秆、青干草和玉米。
试验重点对不同牧压梯度下植被群落、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家畜生理指标以及气候因子等进行了连续的测定和长期观测。研究表明,内蒙古荒漠草原短花针茅草地植被现存量随放牧强度增加显著下降,重度放牧条件下群落现存量显著低于对照区,减少30—40%,对照区群落盖度比重度放牧区高出5倍,放牧区的枝条密度在10—12株丛/m2,高于对照区,说明适当的放牧有利于刺激植株分蘖,过度的放牧会导致植株严重破碎化,盖度明显下降;荒漠草原植物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表层0—30cm,占总量的80%左右,0—10cm土层地下生物量占总量的50%左右,各层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T”型分布,不同放牧处理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30cm土壤层。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容重和硬度显著提高,地上净初级生产力逐渐降低,与对照区相比,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分别约减少了45%、65%和75%。土壤无机氮转化速率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轻度放牧区的速率比对照区高1倍以上。
综合植被、土壤及气候指标的特征,近15年来,试验区域荒漠草原生态系统适宜的放牧强度为0.93羊单位/公顷/半年,即试验设计中的轻度放牧,超过该放牧强度,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将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这为区域退化草地的恢复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1、凡注明“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的所有本站原创文字、图片或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所有。为传递行业新闻信息之目的,本网原创内容可免费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 为传递行业新闻信息之目的,本网部分内容可能涉及转载或摘录于网络,但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涉及版权相关事宜,请立即联系本网平台作协商处理,经本网核实后将会第一时间做删除处理。如果有关方未经与本网协商程序,提出恶意诉讼,本网概不承担因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