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委中长期课题资源库

202207/1116:20

来源

浏览次数
1

文档类型

资料类型

黑龙江省种业发展情况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制种和用种大省。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现代种业实现快速发展,为实现全省粮食“十八连丰”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目前,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良种对粮食增产、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为45%和40%。

一、种业基本情况

(一)农作物种业

1.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全省建有种质资源库4个,分别为克山马铃薯试管苗库、甜菜种质中期库、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和北大荒垦丰种业种质资源库,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14万份。现有野生大豆资源786份,全国最多,马铃薯资源3200余份,是亚洲之最。多年来,黑龙江省种质资源库累计向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东北农大等20余家科研单位和高校提供种质材料上万份,培育出玉米、大豆、水稻、马铃薯、亚麻等新品种200多个,为推动我国寒地作物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和综合研究利用贡献“龙江基因”。

2.育种创新方面。现有国家种质改良、工程技术中心(分中心)17个。栽培、育种重点实验室14个。省内从事农作物育种的科研单位、企业83家,科研育种人员700余人。“十三五”以来,共审定推广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298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022个,同一生态区引种备案品种1272个。常规粳稻、大豆育种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全省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种植占比87%,其中大豆、水稻、小麦自主选育品种种植占比100%,玉米自主选育品种种植占比62%,马铃薯自主选育品种种植占比66%。

玉米以适宜机械化收获为重点,选育推广了东农264、龙单90等脱水快、适宜籽粒机收品种,玉米品种平均亩产达到688.2公斤,产量较“十二五”期间增产2.8%。

大豆以提高单产为重点,选育推广了合农71、黑农84、东农豆252、东生7等高产优质品种,品种试验亩产超过350斤以上大豆品种达到237个,合农71大豆品种2019年在新疆创造了亩产447.47公斤的全国大豆单产纪录,2020年在我省亩产达到336.2公斤,刷新东北地区大豆实收单产纪录。黑河43大豆品种单年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

水稻以提高抗逆性(抗倒、抗低温、抗病虫)和食味水平为重点,选育推广了五优稻4号(稻花香2号)、绥粳18、龙粳31、吉源香1号、益农稻12等优质品种,五优稻4号以其优良食味在全国叫响了黑龙江优质粳稻品牌,连续三届获得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金奖。五优稻4号、吉源香1号、益农稻12、松粳29等4个品种,获得第三届全国优质稻食味品鉴金奖。龙粳31累计推广超过1亿亩,为全国第一大水稻品种;绥粳18水稻品种单年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省农科院寒地早粳稻龙粳系列品种荣获国家“十三五”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提升我省第三积温带水稻品质作出了突出贡献。

马铃薯以高产、优质为重点,选育了“克新”系列、“东农”系列优质品种,克新27、东农310淀粉含量超过21%,克新1号连续45年全国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

3.种子生产方面。全省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四大粮食作物常年繁种面积超过400万亩,年生产农作物良种9.5亿公斤以上。全省共有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19个。林口、宁安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五大连池、北安、讷河、嫩江、桦南、孙吴县和农垦赵光农场、尖山农场、八五五农场等9个县(农场)为国家大豆制种大县,克山为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北林、桦川、佳木斯市郊区、庆安、农垦八五三农场等5个县(区、农场)为国家水稻制种大县,尚志市为国家食用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为国家中药材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争取五大连池市国家现代农业(大豆种业)产业园项目落地,成为东三省首个种业产业园。

4.种子企业发展方面。目前,全省共有农作物种子企业481家,资产总额达111亿元。2019年全省种子企业科研投入3亿元,企业科研投入占销售总额6%。有北大荒垦丰种业、齐齐哈尔富尔农艺、黑龙江省龙科种业、哈尔滨益农种业等4家国家级 “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销售额占全省销售额的40%以上。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列全国种业50强企业的第2位,年销售量1.9亿公斤左右,年销售收入达到14亿元以上,企业已在新三板上市。

(二)畜禽种业

1.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我省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有民猪、东北黑蜂、鄂伦春马、林甸鸡和籽鹅五个品种。建有4个国家级畜禽保种场,目前,兰西县种猪场有限公司的民猪种群保存有8个有效家系,存栏种公猪78头,基础母猪200头。黑河市新生刺尔滨种马场有限公司核心群鄂伦春马存栏66匹。黑龙江省林甸鸡原种场现存原种母鸡2800只,公鸡800只。饶河东北黑蜂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保存东北黑蜂1200群。

2.育种创新方面。我省畜禽育种工作曾在七十年代处于全国领先,培育了东北细毛羊、哈白猪、滨白鸡和三江白猪等优良品种。随着对外开放度加深,国外品种的引入,畜禽种业出现了“重引进、轻育种、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十三五”期间,生猪(主要品种长白、大白、杜洛克)、奶牛(主要品种荷斯坦)和肉牛(主要品种西门塔尔、安格斯、和牛)等引进品种的本土化选育进程加快,通过开展良种补贴、品种登记、线性外貌鉴定、生产性能测定等基础性育种工作,奶牛的冻配率达到100%,肉牛的冻配率提高到80%,猪和蛋肉鸡的良种化率接近100%,三元杂交猪比例已超过75%。民猪新品系已选育到第五个世代,“松巴民”配套系即将育成。高端牛肉新品种“华牛”的培育工作,已经完成F1代杂交改良母牛群体15000头选留工作,正着手开始培育F2代群体。

3.畜禽良种基础不断增强。2016年以来,我省大力推动“两牛一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吸引温氏、牧原、金新农、正邦、双胞胎、天兆、佳和等一批龙头企业到龙江发展生猪产业。目前,我省种猪场PSY(断奶仔猪头数)指标已经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建设规模在1200头以上的标准化奶牛场182个,全省奶牛平均单产7.5吨以上。至2020年底,全省有种畜禽场166家,其中,种公牛站1家,种猪场60家、种公猪站24家、奶牛场17家、种羊场4家,禽场54家,特种经济动物6家。年可生产优质肉牛冻精80万剂、年可供优质原种猪8万头、二元种猪120万头、年可供父母代肉种鸡300万只。

(三)水产种业

1.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健全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十三五”期间,我省出台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野生鱼类资源保护的意见》、《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建成了25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12个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站,巩固和提升了达氏鳇、施氏鲟、大麻哈鱼等种质资源保护水平。

2.育种创新方面。成立省水产原良种专家委员会,组建育种专家团队,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等机构的国家、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发挥育种创新研究方面的领军人才优势,瞄准消费和市场需求,开展水产优势品种联合攻关,自主培育了一批生产性能优良的新品种,重点围绕鲤科鱼类、冷水性鱼类、耐盐碱鱼类、珍稀名优鱼类,以品种培育为主线,开展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养殖技术、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前沿技术研发,水产种业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3.水产原良种生产方面。加大水产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了1个方正银鲫国家级原种场、绥化市北林区津湖鲶鱼等10家良种繁育基地、石人沟鲤、黄颡鱼2家水产种质资源场、15家省级水产良种场、300多家苗种培育场组成的全省水产优质良种繁育供给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了水产原良种生产体系,水产种业生产企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积极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达氏鳇、施氏鲟、大麻哈鱼、鳜、兴凯湖翘嘴鲌、蒙古鲌、洛氏鱥(柳根鱼)、黄颡鱼、方正银鲫、泥鳅等优质特色品种及冷水性鱼类的苗种繁育生产,建设2000亩以上的稻田培育扣蟹苗种基地15处,稻田培育扣蟹面积达到10.4万亩,小龙虾越冬技术取得成功。每年繁殖培育地产名特优乌仔鱼苗5.3亿尾、常规品种乌仔鱼苗10.6亿尾、秋片鱼种5万多吨,优质苗种本地化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4.优质特色品种推广方面。重点推广了河蟹、松浦镜鲤、泥鳅、兴凯湖翘嘴鲌、方正银鲫、鳜鱼、柳根鱼以及大银鱼等多个名优水产品种。常规品种方面,优质鲤鱼品种大面积推广,鲤鱼产量达到23.2万吨,成为全国鲤鱼产量第二大省;名特优品种方面,全省河蟹产量达到1.4万吨,泥鳅、鲶产量分别超过5000吨,大白鱼、方正银鲫、柳根鱼、黄颡鱼产量均超过1000吨;引进品种方面,全省大银鱼产量达到1891吨,位居全国第二位,杜蒙县获得“中国银鱼第一县”的荣誉称号。

二、我省种业振兴推进情况

2021年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决策部署,省农业农村厅成立现代种业创新发展推进专班,形成工作合力,统筹种业发展要素,集中资源力量,强化政策支持,推进种业创新发展,种业振兴实现良好开局,迈出坚实步伐。

(一)建立《黑龙江省种业创新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21年6月11日,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文件,建立《黑龙江省种业创新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永康为总召集人,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科技、教育、人社、林草、省农科院、省科学院、东北农大、八一农大等17个省直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大学为成员单位,明确工作职责、工作规则,统筹推进全省种业创新工作。

(二)编制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2021年4月份,按照省委书记种业工作专题办公会议要求,组织专家编制了全省种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及农作物和畜禽品种创新1+18子方案,进一步制定了《黑龙江省种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比照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确定发展目标,明确任务措施。9月份,按照全国推进种业振兴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黑龙江省种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基础上,衔接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和《“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结合我省实际,编制了《黑龙江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按照国家“1年开好头、3年打基础、5年见成效、10年实现重大突破的总体目标安排”,确定我省种业振兴各阶段目标。实行党政同责,建立保障机制,实施“资源保护、创新攻关、基地提升、企业扶优、市场净化”五大行动。2021年12月17日省委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2022年1月27日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正式印发。

(三)加快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一是制定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5月份,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施意见》。制定印发《黑龙江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黑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黑龙江省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实施方案》及《黑龙江省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二是扩建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落实2021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资金,启动省农科院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扩建工作。三是全面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在继续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基础上,启动了全省畜禽种质资源普查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目前,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面上普查工作已基本完成。2022年,全面开展了哈尔滨市呼兰区、依兰县等15个县(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截止目前,各单位收集的菜豆、芸豆、玉米等珍稀资源共计700份左右。四是开展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确定工作。按照农业农村部部署,委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省畜牧总站、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牵头开展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确定工作。目前已确定6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2家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1家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和1家微生物资源库为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

  (四)大力开展品种创新。一是建立专家育种示范基地。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制定《全省农作物专家育种示范基地实施方案》,在优势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建立玉米、大豆、水稻、高粱、蔬菜、马铃薯等10个作物专家育种示范基地,集中开展品种示范评价,比照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找准差距短板,引领育种创新方向。2021年9月份,分别在北安市召开全省玉米、大豆专家育种示范基地现场观摩会,在佳木斯郊区召开全省水稻专家育种示范基地现场观摩会,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加快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推广。2021年,共审定推广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334个。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黑龙江省2022年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区划布局》,确定玉米、水稻、大豆、小麦、马铃薯、蔬菜、经济作物等高产优质品种,指导全省种植户科学选种用种,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三是研究制定了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制定实施方案,对玉米、水稻、大豆、小麦、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社会贡献突出大品种和推广效益突出新品种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已纳入《黑龙江省支持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调动种业自主创新积极性。

 (五)推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一是强化国家级基地建设。2021年农业农村部安排我省制种大县奖励资金2.5亿元,比2020年增加1.5亿元,积极指导7个基地县、3个农场编制基地建设五年规划和2021年实施方案,已经报送部种业管理司备案。二是加强南繁基地建设。召开全省南繁工作会议,部署推进南繁基地建设。完善改造南繁基地晒场、田间排水沟、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南繁基地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三是继续实施大豆良种繁育能力提升补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大豆种子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大豆品种研发予以30%补助,对流动资金贷款予以5%贴息。2021年,经县级审核和省级第三方机构复核,共有10家企业符合补助条件,拨付补助资金1208.03万元。通过政策扶持,进一步提升我省大豆种业品种创新和良种生产能力。

(六)积极谋划种业项目。在全力抓好国家制种大县奖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畜禽生产性能测定、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项目落实的同时,经与省财政厅共同协商并征求专家意见,制定了全省现代种业创新项目投资计划,谋划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种业创新平台建设、畜禽遗传改良、农业良种化工程、品种综合区域试验站、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中心等6类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

(七)强化种业市场监管。建立了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参加的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的通知》、《黑龙江省2021年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维护种业创新发展良好环境。印发了《黑龙江省2022年种业市场监管工作方案》,持续开展“打假、打劣、打转”、整治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的“三打一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四、存在问题

总的看,近年来我省种业发展迈出重要步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当前农业用种总体有保障、风险可管控。但立足新发展阶段,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与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

一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保护体系不健全,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滞后,基因挖掘、育种新材料创制不足,品种同质化严重。畜禽保种场基础设施薄弱。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育种仍以杂交选育为主,生物育种技术应用刚刚起步。部分种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玉米自育品种占比为62%,部分高端蔬菜品种依赖进口,白羽肉鸡祖代全部需要进口,大部分优质种牛精液和胚胎需要国外引进。

三是企业竞争力不足。国家级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仅有4家,目前还没有主板上市企业。种畜禽企业综合实力偏弱,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

四是基地建设水平不高。良种基地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种业品种研发和生产加工设备设施相对落后,产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五是种业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市县级执法机构普遍缺乏经费,执法力量不强。种子管理机构撤销后,种子行政管理、品种试验示范、质量检测、信息统计等重要技术服务工作出现弱化或断层。

五、下一步重点工作

2022年,我省将按照《黑龙江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实施五大行动。

(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做好农业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和精准鉴定评价;扩大省农科院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规模。

(二)种业创新攻关行动。依托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生物育种平台,加快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应用。制定良种联合攻关方案,以玉米、大豆、高端肉牛等为重点开展农作物、畜禽良种攻关;研究制定品种研发和推广后补助政策,调动种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建设品种试验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标准化、即时化,试验数据分析处理智能化,品种评价规范化。审定推广主要农作物高产、优质、专用新品种150个以上。

(三)种业基地提升行动。加快国家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动龙头企业与优势基地结合,提升良种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积极推进黑龙江国家级大豆种子基地建设。全省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年繁种面积达到400万亩以上,年生产农作物良种9.5亿公斤以上。常年继续推进省南繁基地建设,提高基地基础建设和管理水平。

(四)种业企业扶优行动。根据种业企业发展现状,梳理本地有优势、有特色的企业。建立重点、优势企业一对一联系机制。研究制定扶持种业企业扶持政策措施。

(五)种业市场净化行动。严格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管理,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清理;实施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依法严打套牌侵权、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

转载声明

1、凡注明“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的所有本站原创文字、图片或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所有。为传递行业新闻信息之目的,本网原创内容可免费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 为传递行业新闻信息之目的,本网部分内容可能涉及转载或摘录于网络,但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涉及版权相关事宜,请立即联系本网平台作协商处理,经本网核实后将会第一时间做删除处理。如果有关方未经与本网协商程序,提出恶意诉讼,本网概不承担因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