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116:31
来源
浏览次数
5
文档类型
资料类型
包头市农牧局
(2022年7月11日)
按照政协包头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关于商请提供有关情况的函>》的通知要求,市农牧局高度重视,围绕“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深入市农科所、旗县区、种业企业开展专题调研,结合调研成果和包头实际,撰写了调研报告。现将包头市种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种业发展的措施及成效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现代农业产业的核心。近年来,包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紧围绕“粮食安全”这一主线,坚决扛起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1.鼓励政策措施及成效
(1)加强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包头市制定《种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围绕肉牛、肉羊、玉米、马铃薯、蔬菜等区域优势特色物种,重点加强农牧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进品种创新发展、加快种业基地建设、发展现代种业、提升种业服务能力等5个方面工作,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体系,提升种业发展水平。根据中央、自治区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安排部署,市农牧局成立工作专班,编制了《包头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优势特色品种培育、良种化水平提升“三大工程”,加快推进种业振兴,为推动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打牢种业根基。
(2)争取种业资金支持取得新成效。包头市紧盯自治区种业项目资金和政策投向,加强与自治区农牧厅请示汇报、沟通交流,积极争取2022年自治区种业振兴资金159万元,主要用于蒙古马保种、种业市场检查和监督抽检、品种区域试验和3个看禾选种平台建设。市农牧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2022年包头市种业振兴项目实施方案,强化项目调度督导,加大资金拨付和监管,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确保种业项目高质量有序推进。
(3)申请“揭榜挂帅”项目初显成效。2022年,自治区科技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由内蒙古尚氏番茄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组建“内蒙古优势特色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联合体”,成功揭榜“内蒙古优势特色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项目。内蒙古丰域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参与单位,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科学院、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组建“牛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创新联合体”,成功揭榜“牛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创新”项目。“揭榜挂帅”项目的实施对于挖掘包头市优势特色地方品种资源,建立联合育种攻关机制,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突破性新品种选育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4)落实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任务成效显著。按照国家、内蒙古自治区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要求,包头市连续2年,组织具有符合条件的种子企业申报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任务。通过严格筛选推荐,包头市三主粮种业有限公司承担2022年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任务,储备架豆、西葫芦蔬菜种子4.3万公斤,储备期1年。2023年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任务已经上报,相关材料已通过自治区农牧厅审核,报农业农村部审批。市农牧局对承担储备任务的种子企业开展专项检查,确保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急需时调得出、用得上,高质量完成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任务。
(5)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初见成效。根据自治区农牧厅《关于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建设项目储备通知》和有关要求,组织种业企业申报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现有4个项目纳入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库,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戈壁短尾羊育繁推一体化示范项目》通过自治区审定进入国家项目储备库。市农牧局有序推进项目储备,密切跟踪落实,为争取国家、自治区种业项目实施打好坚实基础,取得明显成效。
2.金融政策措施及成效
(1)加强银企对接,深化金融服务。包头市农牧局分别与与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包头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包头分行围绕标准化种植、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农畜产品加工等环节,开展“政银战略合作 助力农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逐步化解农村牧区生产经营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效满足种业振兴的金融需求,助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强化金融支持,助力种企发展。包头正信集团围绕种业振兴,采取“一企一策”,设计差异化产品,创新农牧业融资担保方式,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小尾羊、圣高旺、久元牧业、草原立新、八戒农牧等5家种业企业贷款融资6500万元,年化利率均在5%以内,切实解决种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种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3.其他政策措施及成效
全面加强种业市场监管,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市农牧局制定印发了《包头市2021-2023年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方案》,《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和监督抽检工作实施方案》,《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及各旗县区农牧局、市场局、公安局深入开展种子市场监督检查、农资打假和放心农资下乡工作,进一步规范种子经营秩序。2022年4月,包头市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中心通过自治区农牧厅考核,取得种子检验室资质认证,为全市种子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近两年,共抽取92个农作物种子样品,开展真实性、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和转基因检测,严厉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加大侵权案件查处力度,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紧密衔接,对未审先推、无证生产、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突出问题坚决整治,切实保障品种权人合法权益。加强对新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切实保障品种权人合法权益。
二、种业发展面临的的问题
1.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的问题,如:
(1)种质资源本底不清
包头市2020年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距离1979-1983年种质资源普查近40年,全市缺乏完善的种质资源保存保护设施、资源登记和统一管理制度和体系,资源保护主体单位责任不明确,导致对全市农作物资源拥有量及保存情况本底不清。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等,古老地方农作物品种大量退出农业生产甚至消失,一些优异资源种子活力丧失或未得到安全及时保护。
(2)种质资源保护基础薄弱的问题
包头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和保存条件建设滞后,种质资源保护与鉴定设施不完善,种质资源保存条件急需改善。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公益性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绝大多数资源仍保存在常温库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安全保存。在市农科所建成97立方米低温冷藏库,但受容量、温度和湿度等储存条件影响,不能满足种质资源的安全长期保存,需要进一步升级改造。
(3)支撑体系政策落实问题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涉及的地域范围广、周期长、难度大,资源收集、日常运行等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导致一些应做工作内容被压缩,深层次的研究无法进行。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项目承担单位为包头一家农业企业,缺少普查专业技术力量,参与全市种质资源收集工作力度不够,普查工作由市农科所种业发展中心开展,由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市县两级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分流,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查工作进度。
2.优势特色品种培育方面的问题,如:
(1)新品种选育研究和利用水平存在的问题
包头市新品种选育与利用工作主要依托市农科所和种子企业,科研水平不高,经费投入不足。全市缺乏稳定和长期的育种经费支撑,科研育种主要是靠科技项目,存在不确定因素,进而造成育种成果的不连续性,育种水平目前主要是常规基础性研究,尽管分子育种已经开始应用,但水平相比较而言还处于低水平阶段。另外,大部分种子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随着市场化竞争的加剧,种子企业利润空间变小,种子生产成本增加,导致种子生产企业不断压产,能够投入到基础设施方面,尤其是新品种研发方面的资金资金投入非常有限,使得与国内外先进种子企业有较大的差距。
(2)深入分析品种保护面临的形势
新修订种子法,扩大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权力的保护范围,延伸保护环节,提高保护水平,用制度导向激发原始创新活力,加大对品种创新保护力度。市农牧局高度重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了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组织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培训会、视频会、种业知识产权宣传周、普法宣传等活动,为净化种业市场、促进种业振兴营造良好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策宣传有待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只有国家一级受理,申请者直接向国家提出申请,造成市级在植物新品种保护中作用发挥不强的问题。 二是申请品种保护积极性有待调动,部分育种主体和科研育种人员对品种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问题,加之品种权申请时间较长等原因,导致一些科研育种人员申请品种权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品种保护制度的落实。
(3)种业研究队伍存在的问题
种业人才缺失、人员结构老化、知识更新慢、专业技术人才年龄的断层、体制机制的不畅是包头农作物种业发展的主要短板。种子企业的从业人员少,从事专业技术研究占比少。机构改革之后,市县两级种子业务部门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从年龄结构来说,人员老龄化偏重,老中青育种人员结构成倒金字塔,配比相对不合理。高学历人员也相对较少,除近几年通过引进和招考进来部分硕士博士,但人员有限,与需求相比存在巨大缺口。种业领域产学研用模式仍然处于摸索阶段,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强,科研成果评价与转化机制还不完善,种业人才流动与激励机制还不畅通。
3.聚焦良种化水平提升方面的问题,如:
(1)种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小的问题
全市农业生产面积小,种子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从自治区总体情况来看,种子企业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弱。全市持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种子企业11家,其中生产经营主要农作物种子企业1家,生产经营非主要农作物种子企业10家,种子经营门店328家,种业企业年营业收入4132万元。注册资本达到3000万元以上只有2家,注册资金500万元的公司1家,其它企业都是200万左右。全市具备育种能力且拥有审定和登记种子的企业4家、科研院所1家。从研发投入来看,1家实力较强的种子企业在育种研发上的年费用20万元,约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1%,研发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作物种业选育工作的进展。
(2)育、繁、推脱节的问题
包头市具备“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仅有1家,大部分企业既没有品种研发能力,又没有自主品牌,主要靠代销、经销其它厂家的种子维持生存。种子科研、生产、推广和销售是相互分离的,还没有真正形成“育繁推”一体化大型种业龙头企业。虽然有少数企业自身也从事科研育种,但其农业科研条件、科研人员数量和科研成果推广都因资金不足而落后于其他产业,致使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有些企业重引进、轻育种,“育繁推”一体化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不能很好适应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需求。
(3)品牌化发展存在短板的问题
全市培育形成达茂草原羊、固阳黄芪、固阳杂粮、土默特羊肉、老海岱大蒜、黑柳子瓜等区域公用品牌8个,其中,达茂草原羊入选国家优质农畜产品品牌目录,固阳黄芪入选自治区优质农畜产品品牌目录,获评“中国牛羊肉美食之都”、“中国固阳正北黄芪之乡”区域性农畜产品荣誉称号,蒙源集团培育的戈壁短尾羊是包头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绵羊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畜禽新品种认定,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市品牌化发展存在短板主要是农牧业品牌小而杂、多而不亮的问题,农畜产品品牌保护意识不强,品牌宣传推介和营销能力有待于加强,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品牌意识。
(4)面临的其他问题
南繁育种基地建设不够完善。包头市在海南建成100亩南繁育种科研基地,每年冬季对2000多份玉米、番茄等育种材料进行南繁加代,并与全国各大南繁机构交流合作,有效推进了10余项科研项目成功落地实施。目前,南繁育种科研工作缺乏持续性投入,现依靠市财政科技项目不定期补贴维持,育种基地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存在科研功能缺失、仪器设备匮乏、生活条件简陋等问题。
三、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种业振兴发展规划,加大对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研发、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监管执法和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等方面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种业建设发展。支持建立种质资源库建设,建设一批自治区级遗传资源种子库、保种场,确保列入保护名录的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落实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良种补贴、种质资源保护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生产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等育种基础工作的支持力度。
2.加强农牧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提升保护利用能力。加强农牧业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提供种质基础。建立种质资源登记制度,推动将农牧业种质资源数据信息纳入统一管理,建设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平台,实现交流共享,为新品种选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种业振兴提供公益性服务。依托自治区优势科研院校,搭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基因发掘平台,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体系体系。
3.创建产学研创新平台,构建商业化育种模式。创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种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研发平台,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根本、科技为支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种业技术创新平台。鼓励有条件的种子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科企共建高标准实验室、育种研发中心和良繁基地,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
4.培育核心竞争力企业, 提升育种创新能力。培育壮大一批专、精、特种业龙头企业,重点支持育种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种业企业,探索开展基因编辑、生物育种等技术研究应用,提升地方特色农作物自主选育工作水平。制定出台激励政策,支持育种人才、资源、成果向种子企业流动,使企业逐步成为种业创新主体。加强现代种业人才的选聘培养工作,建设适应新时代种业振兴工作任务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5.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优质品种推广应用。按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五化”建设标准,推进国家级制种大县、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优势特色作物种子基地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种子质量水平,增强供种保障能力。全力打造“看禾选种”平台,成为新品种展示示范的舞台、农民选用良种的看台、种子企业品种比拼的擂台、农牧部门推介新品种的平台,加快优质品种示范推广,加速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提升农业良种化水平。
6.落实各项政策举措,培养育种科研人才。加强现代种业人才的选聘培养工作,建设适应新时期工作任务的种业专业技术队伍。将种业人才纳入到自治区重点人才引进目录范围,利用人才引进政策挖掘种业创新型人才。落实《自治区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实施方案》,鼓励科技人员到种子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明确种业科研成果转化权益分配,完善种业科研人员及成果考核评价。
7.强化种业市场监管,打好种业振兴“组合拳”。严格种业市场准入条件和标准,依法核发生产经营许可证,强化行政许可后续监管。全面落实自治区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开展农作物种子市场、种子经营门店、种子繁育基地、种业企业监督检查,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无证经营、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
8.保护种业知识产权,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对《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在春秋关键时节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检查,切实保障品种权人合法权益。积极做好案件处理,提升办案质量与效率,开展重点作物重点品种维权试点,加强与司法部门维权合作,探索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有效方式,加强典型案例宣传警示,营造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浓厚氛围。
1、凡注明“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的所有本站原创文字、图片或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所有。为传递行业新闻信息之目的,本网原创内容可免费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 为传递行业新闻信息之目的,本网部分内容可能涉及转载或摘录于网络,但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涉及版权相关事宜,请立即联系本网平台作协商处理,经本网核实后将会第一时间做删除处理。如果有关方未经与本网协商程序,提出恶意诉讼,本网概不承担因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