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委中长期课题资源库

202207/1116:54

来源

浏览次数
5

文档类型

资料类型

呼和浩特市现代牧草产业集群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习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内蒙古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学习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推动我市奶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加快奶业现代化进程,引领全国奶业发展,以养带种的方式推动区域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苜蓿、青贮玉米、燕麦为代表的的优质饲草种植产业,推进饲草料种植和奶牛养殖配套衔接,就地就近保障饲草料供应。拟实施打造现代牧草产业集群,完善饲草-乳品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形成呼和浩特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以苜蓿草为代表的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一、充分认识推进我市饲草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发展饲草产业,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需要。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草本身是绿色的,生态靠草;草原靠草;草田轮作,提高地力,降化肥、农药也要靠草;伊利蒙牛能够成为千亿级企业靠的也是草,由以前的一家一户饲养转变为规模养殖,有单独行动向组织化、集团化发展,这需要饲草料供给转型升级,同步高质量发展。农产品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人民群众要求吃的有营养、吃的健康,未来优质安全畜产品需求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为饲草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着力提升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积极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推动牧草产业发展,是站在更高起点上的新行动。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非常重视发展饲草产业,拿出了3000万元的资金来专门支持呼和浩特市饲草产业发展的优质牧草技术攻关项目,支持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说前所未有。

二、我市饲草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采取“以养带种”方式大力发展优质饲草料产业,初步构建起“种+养+粪肥还田”良性循环格局,形成“苜蓿草+玉米青贮+燕麦草”稳定的三元种植结构。全市每年青贮玉米种植100万亩左右,基本实现全株玉米青贮100%本地化。优质牧草种植达到26.8万亩以上,其中苜蓿草13.1万亩以上,燕麦草13.7万亩,为加快补齐优质饲草供给不足短板奠定了良好开局。

我市乃至我区发展饲草产业的基础和条件非常优越,也有大量的市场需求。但目前我们对“草业”的基础地位还认识不足,还没有把饲草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来看待,还缺乏整体规划、发展意见及相应政策保障。饲草的种源保障能力弱,土地流转成本高,适合饲草种植的集中连片的地块难落实,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约,造成饲草产业化生产能力不足。

三、全力推进饲草产业集群发展

全力推进饲草产业集群发展,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适应市场紧缺形势,重点是在水源条件好的农田,扩大优质高产苜蓿种植;二是种养结合,重点是压减镰刀湾地区籽粒玉米,发展粮饲兼用玉米。三是生态保护地种,我市地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区,退耕还草还饲,发展饲草种植。四是为种地养地去种,重点是改变单一种植为粮草轮作,解决病虫害、耕地质量下降的问题;五是科技引领地种,通过技术攻关,解决国产优质牧草的技术瓶颈,积极引进智慧农业,智慧农业一定是现代农牧业的发展方向。六是围绕全产业链发力,重点是发挥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导作用,打造饲草产业集群。到2022年全市建成种植高产优质苜蓿建设基地20万亩、优质燕麦种植基地12万亩,优质粗饲料本地化供给率达到40%;玉米青贮125万亩,自给率为100%,初步形成集科研、种植、收获、加工、销售的现代饲草产业集群,年产值达到40亿元。到2025年全市最终建成种植高产优质苜蓿建设基地30万亩、优质燕麦种植基地20万亩,优质粗饲料本地化供给率达到40%,玉米青贮150万亩,形成地区性集中物流交易中心,年生产交易额突破百亿元。

四、思路和建议

(一)推进牧草种业创新发展,打造国家级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优质饲草种业发展取得突出成效,种质资源保护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饲草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的饲草种业发展机制,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完善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的牧草种质资源库和资源圃建设。支持呼和浩特市现代农牧业科技产业园区新品种推广示范项目。在全市范围内筛选综合性状优良、抗病抗逆、适宜我市种植、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的优质苜蓿、燕麦品种15个进行推广示范,青贮玉米选择2-3个优良品种作为主推品种进行推广示范。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牧草种子良种繁育田达到3万亩。在土默特左旗、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武川县、赛罕区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示范项目。全市范围内培育3家饲草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提升我市牧草种业创新能力和供给水平,充分满足我国北方优质牧草种植的用种需求。

(二)健全优质饲草供应体系,加快乳业种养循环发展。配套饲草料种植基地用以保障伊利集团、蒙牛集团自有牧场与合作牧场饲草料就地就近供应及粪污无害化处理后还田的需求,同时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到2025年,配套高产优质饲草料基地180万亩。玉米青贮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自给率达到100%,苜蓿、燕麦等紧缺饲草的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自给率提高到30%。促进秸秆等非粮饲料的高效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0%。重点打造土默川平原玉米青贮-优质苜蓿种植基地、武川县优质燕麦草种植基地,清水河县优质谷草、燕麦草种植基地。初步形成结构合理、配套完善的中国北方重要的饲草种植加工基地。加大呼和浩特地区玉米秸秆基础特性研究,优化玉米青贮技术,提高青贮玉米秸秆饲料品质,提高青贮玉米饲料供应比例,降低粗饲料成本。探索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引导玉米种植推进控膜控肥,推广秸秆高效发酵饲料技术,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快牧草饲料开发,发展牧草加工产业。支持饲料企业技术创新,开发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新产品,引入先进的饲料加工技术和设备,提升适合市场需求的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饲料添加剂等优质产品的生产能力。

(三)建立现代饲草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中国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草都(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正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友邦草业有限公司等社会化服务企业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组织形式等现代要素集成导入饲草生产过程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绿色高效和标准化生产,以服务过程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引导服务组织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在农资供应、技术服务、机械保障、金融保险等领域和环节拓展服务的模式和方法,扩大社会化服务覆盖面。

(四)推进饲草产业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发展,支持建设饲草大数据平台。以种养殖产业数字化、数据服务产业化为发展主线,以数字技术与我市奶畜养殖和饲草种植产业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将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为广大种植企业、农户、养殖场提供卫星遥感、专业气象、土壤水文、社会化服务、供给销售等数据服务。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养殖和饲草种植产业上的集成应用,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推进种养一体化管理模式,到2023年实现草畜一体化生产经营智能管理,数字化服务全覆盖。

(五)积极探索现代金融服务 努力解决饲草企业金融服务短板,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饲草产业链信贷产品,对饲草种植、农资机械购置进行贷款贴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撬动银行资金。建立和完善符合各类饲草产业链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提升信贷服务质量。推进饲草产业链保险项目建设,加大财政对涉及饲草产业链保险项目的财政补贴,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险产品,加大财政对涉乳产业链保险项目的财政补贴,扩大奶牛养殖保险比例,降低涉乳产业链投资风险,促进涉乳产业链企业稳步发展。

(六)实施科技人才支撑行动,构建牧草智库,充分利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优势,邀请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中国中化集团北方研究中心(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牧科学院、蒙牛集团奶牛科学研究院、伊利集团奶牛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草都集团牧草研究院为主的庞大科研团队,为饲草全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服务。聚焦饲草产业重大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中国农科院草原所及相关研究所科技人才优势,共同建设草牧业科技智库。共同策划,精心调研,形成建设性的、务实的高质量决策建议,助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生产实,推动科研院所的创新目标、发展定位和战略规划与饲草产业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形成有效对接,推动科研院所人才到相关部门和旗县挂职交流,推进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创新发展。建议围绕农牧业科技服务生产、促进发展为目标,整合人才队伍,联合创建专业化的农牧业科技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双方人才与专业技术组织体系优势,发挥科技增牧、科技增收职责作用,提高农牧业专业推广人员、企业和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普及科技兴草兴牧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区域实用科技培训力度,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创新主体。

(七)打造综合交易服务平台,依托设立呼和浩特市乳业交易中心,打造集买卖交易、融资支付、物流配送等多功能的综合性交易平台,提供线上招标采购、饲草料交易买卖、供应链融资、从业者再教育、活体牛交易、进出口贸易等多板块服务。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成立行业采购联盟,为牧场提供个性化服务,精细化定价及产品代工,对农牧业产品做全年的预算采购和计划采购,为终端使用者长效布局,从而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为牧场与供应商之间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建立“供应链+B2B电商+金融服务+交易所”商业模式。搭建乳业产业链信用体系,线上交易模式创新,线下货物交收,物流仓储体系布局,金融服务不断创新拓展,建立完善价格/物流/库存三大指数体系,搭建市场流通标准,夯实产业链交易基础,打造优质产业供应链,为牧场、供应商提供精准营销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

转载声明

1、凡注明“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的所有本站原创文字、图片或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所有。为传递行业新闻信息之目的,本网原创内容可免费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 为传递行业新闻信息之目的,本网部分内容可能涉及转载或摘录于网络,但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涉及版权相关事宜,请立即联系本网平台作协商处理,经本网核实后将会第一时间做删除处理。如果有关方未经与本网协商程序,提出恶意诉讼,本网概不承担因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