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16:15
来源
浏览次数
0
文档类型
资料类型
内蒙古政协委员、锡林郭勒盟政协斯琴毕力格反映: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距京津最近天然大草原、内蒙古草原主体部分,可利用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内蒙古可利用草原总面积26.5%。特殊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自然资源,决定锡林郭勒草原在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中重要地位。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始终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探索推进草原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生态环境持续恢复改善,但从整体上看,草原生态系统依然脆弱不稳定,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困难和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是保护建设投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是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基本方针,目前生态项目主要以单一工程建设为主,缺乏后续保护、智能化监管、保护地管理、草产业发展等配套投入,加强整体保护、分类修复治理、科学合理利用相结合投资结构尚未形成,同时也给修复治理成果巩固带来困难。
二是生态补偿标准较低。目前,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实行禁牧区补助9元/亩年、草畜平衡区奖励3元/亩年标准。统筹考虑草原补奖标准与耕地、林地补偿标准相差较大、草牧场流转价格大幅上涨、畜牧业生产成本逐年增加以及物价上升因素,随着畜产品价格飙升,各地普遍反映补奖标准偏低,牧民减畜动力不足,按照现行标准,严格执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存在困难。
三是春季牧草返青期资金保障不足。从2017年开始,锡林郭勒盟在草畜平衡区全面推行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措施,盟旗两级财政按照每亩0.75元标准给予牧户补贴,每年投入近1.6亿元。通过实施春季休牧,不仅促进了草原休养生息、科学利用,而且保证牲畜膘情,提高牧民养殖效益,效果十分明显。由于盟旗两级财政困难,持续落实春季休牧政策资金难度非常大。
四是生态修复建设投资标准偏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暖棚投资标准为150元/平方米,而实际成本在400至500元/平方米左右;贮草棚投资标准为120元/平方米,而实际成本在350元/平方米左右。同时,牧民难以解决自筹资金放弃项目现象比较突出,项目落实难度逐年增大。
二、对策建议
一是建立补奖资金标准递增机制。协调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适当提高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标准,并将草原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纳入补助范围予以实施。将禁牧补助标准提高到20元/亩以上,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提高到8元/亩;休牧补贴标准为3元/亩,并建立与物价上涨相协调的补奖资金标准递增机制,保障牧民持续增收。同时,建议推动将禁休牧和草畜平衡补奖、补偿内容列入草原法律法规修改条款。
二是提高草原生态建设项目中央投资标准。降低地方配套比例,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建议暖棚补贴标准达到500元/平方米,贮草棚补贴标准达到350元/平方米,牧草种质基地补贴标准达到1200元/亩,人工饲草基地补贴标准达到600元/亩。同时,出台指导性意见,对于暖棚、贮草棚、青贮窖等建设地点分散、不适宜招投标的项目,采取以奖代补,鼓励牧民自建,增强项目可操作性,降低项目成本。
三是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提到“支持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精神,建议申请国家层面建立内蒙古与周边省市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坚持谁受益、谁补偿生态补偿原则,由受益周边省市与内蒙古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方式建立横向补偿关系。
1、凡注明“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的所有本站原创文字、图片或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所有。为传递行业新闻信息之目的,本网原创内容可免费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 为传递行业新闻信息之目的,本网部分内容可能涉及转载或摘录于网络,但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涉及版权相关事宜,请立即联系本网平台作协商处理,经本网核实后将会第一时间做删除处理。如果有关方未经与本网协商程序,提出恶意诉讼,本网概不承担因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