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委中长期课题资源库

202207/1416:18

来源

浏览次数
2

文档类型

资料类型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落实 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

内蒙古赤峰市政协反映:“草原奖补政策”给广大草原牧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以赤峰市为例,2011—2020年全市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达到57.63%,平均亩产干草90.53公斤。与政策实施前相比,植被盖度提高了15.53个百分点,干草产量每亩提高了17.59公斤。“草原奖补政策”的落地实施,不仅使草原生态得到了休养生息,而且大大提高了农牧民的人均收入。近十年来,赤峰市农村牧区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30元,增幅174.2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不断进行调整、补充、完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补贴资金发放额度较低,不适应当前畜牧业生产需要。以赤峰市为例,全市禁牧区户均补助1304元,草畜平衡区户均奖励1368元。按照每公斤牧草1元计算,禁牧区户均可购买1304公斤,只能饲养2.37个羊单位;草畜平衡区户均可购买1368公斤,按照休牧期三个月计算,仅满足饲养9.66个羊单位的需要。奖补政策以补增收、以奖补增的效果不明显。

(二)产业扶持资金单一,工作经费短缺。一些地区原有的棚圈、饲草料生产基地、青贮窖池、储草棚、机械等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后续产业扶持资金仅靠资源性补贴一项远远不够,仍需扩面提量。产业扶持资金、工作经费的短缺,影响着当前和今后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落实、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牧民收入增加,也给基层开展工作造成阻碍。

(三)奖励政策存在不平衡现象。目前补奖资金发放以草原面积为准,造成如赤峰、通辽这样地少人多的东部盟市,人均享受补奖资金远远低于其他草原面积大人口少的盟市。同样实施了禁牧和草畜平衡,为保护草原生态做出了贡献,但得到的补贴和奖励却不一样,一些牧民心里难免会有落差。

二、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调整补偿标准和结构。在人均草原面积大的牧区适当提高草原奖补标准,促进以补增收。在人均草原面积小的半农半牧区,优化补偿结构,由单一的资源性补助向生产经营性补助转变。加大对人工草地建设、青贮玉米种植等方面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配套推进储草棚和青贮窖池建设,弥补牧民饲草料供给不足的缺口,减少天然草原的承载压力。

(二)实行差异化分类施策。一是对草原资源丰富的牧区,按照“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原则,制定草畜平衡办法,实行全年禁牧与季节性禁牧相结合,轮牧与休牧相结合,使草原得到休养生息。二是对半农半牧区,按照“种养结合,舍饲圈养,全年禁牧”的原则,少养精养。三是坚持保护优先,大力发展草产业。进一步完善“粮改饲”奖励办法,扩大全株玉米青贮、紫花苜蓿等草产业的种植面积,将季节性禁牧区变成全年禁牧区,走为牧而农,为牧而种,农牧结合的全年舍饲圈养之路,并将舍饲圈养任务落实到村级组织,实行契约化管理。

(三)奖补政策与牧区现代化相结合。利用奖补政策全力推进牧区现代化建设,促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一是提高饲草料供给能力,解决天然草原产草量不足的问题;二是改善养殖条件,加快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规模化、集中化、集约化;三是改良畜种,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

转载声明

1、凡注明“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的所有本站原创文字、图片或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所有。为传递行业新闻信息之目的,本网原创内容可免费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 为传递行业新闻信息之目的,本网部分内容可能涉及转载或摘录于网络,但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涉及版权相关事宜,请立即联系本网平台作协商处理,经本网核实后将会第一时间做删除处理。如果有关方未经与本网协商程序,提出恶意诉讼,本网概不承担因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