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委中长期课题资源库

202207/1416:19

来源

浏览次数
0

文档类型

资料类型

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经济发展

内蒙古包头市政协,包头市东河区政协共同反映:内蒙古天然草场辽阔而宽广,草原总面积达8666.7万公顷,位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草工程和围封禁牧、草原奖补等政策的实施,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好转,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升到45%。但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情况仍然较为严重,退化区天然草原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保护修复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

一、存在问题

(一)草原生态保护监管难度大。因机构改革,林草队伍均不同程度出现了机构运行不够畅通、上下不够对位、衔接困难、工作效率不高、人员变动大、人员紧缺、职能弱化等问题。如达茂旗现有在编草原监管队伍56人、 聘用草原管护员154人,合计210人,人均草原监管面积达11万亩,存在监管面积大、装备落后、日常经费不足等问题。

(二)部分地区奖补配套资金不足。地方政府为巩固禁牧工作,保障农牧民生产生活,出台了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因补贴资金数额较大,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地方政府难以承担。

(三)草原生态自然恢复困难。草原生态环境脆弱,旱灾、草原鼠、虫害发生频繁,导致草原植被退化,集中防治效果不佳。由于连年干旱,影响草原生态恢复和地区经济发展。

(四)草原畜牧业经济效益低。随着草原畜牧业生产成本逐年增加,草原畜群饲养周期长,出栏速度慢,加之牧区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草原畜牧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受新冠疫情影响,草原旅游业发展受阻,影响了牧民收入。

二、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草原管理体系。合理设置草原执法机构,增强人员编制,提高草原管护员队伍薪资水平。重视涉草类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引进高水平草原科技人才。

(二)加大草原生态保护补偿配套投入。在《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适当调整奖补金额的基础上,保障草原禁牧区牧民的养老、上学、就业、转产等相关优惠政策,通过政策鼓励牧民由传统畜牧业生产向民族工艺制作、民族餐饮经营、民族文化传承和其他领域转移,确保牧民能够迁得出、稳得住。

(三)增强气象灾害预防预警救灾能力。积极推进草原灾害风险评价和仿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图形处理、网络通讯、数据库管理等高新技术应用,为地方政府制定草原灾害管理对策、减灾规划,部署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和草原发展规划提供技术支撑。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强草原物资保障系统和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气象灾害预防预警观测点,进行常态化监测预警。

(四)提高草原畜牧业经济效益。拉长畜牧产业发展链条,引进和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畜产品附加值。提高草原畜牧业专业化社会化生产水平,建立工商联合体,开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综合经营,因地制宜,建立符合自然、经济、民族特色的草原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实现合理规模经营。调整草原畜牧业生产结构,加快畜种改良步伐,提高畜群良种率。鼓励牧民建设家庭生态牧场,发展体验式草原旅游业,增加牧民非牧收入。

转载声明

1、凡注明“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的所有本站原创文字、图片或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所有。为传递行业新闻信息之目的,本网原创内容可免费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 为传递行业新闻信息之目的,本网部分内容可能涉及转载或摘录于网络,但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涉及版权相关事宜,请立即联系本网平台作协商处理,经本网核实后将会第一时间做删除处理。如果有关方未经与本网协商程序,提出恶意诉讼,本网概不承担因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