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委中长期课题资源库

202208/0516:22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

浏览次数
0

文档类型 其他

资料类型 公开资料

[2019] 重视草原生态功能 加大草原保护力度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等多种自然形态,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综合性生态系统,生态保护和修复必须进行综合治理。这些年,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局部生态系统退化、恶化问题依然突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保护草原、森林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 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保护和修复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应以重视草原生态功能为前提,不断加大草原保护力度。

一、正视草原新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90%左右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目前草原总体质量较低,优良等级仅占24%,年均覆盖度低于20%的面积达42.8%。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净化空气、防污固碳等生态服务功能衰退,区域沙尘暴多发。内蒙古有草原13亿亩,占自治区总面积73.3%。近年来,内蒙古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主要生态系统的整体恶化趋势得到了遏制,局部出现好转,但草原、湿地等退化的状况与系统质量较差的基本面仍未得到彻底改变。正像总书记所说:“局部生态系统退化、恶化问题依然突出”。

究其原因:一是农业垦植。不合理的垦植严重危害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内蒙古是干旱缺水地区,但实际上却要用珍贵的水资源种粮食,运往丰水地区,运往南方,这是有悖于常理的,应该进一步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据统计,每垦植1亩草原,就会沙化3亩草原,退化7亩草原,消耗一吨淡水,只能生产1公斤粮食。同时,开荒垦植的收益随着时间不断递减,往往是“一年开荒,二年收点粮,三年五年变成黄沙梁”“个别人得利,多数人受害,全社会买单”。二是牲畜超载。草畜矛盾是草原超载、草场退化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的集约化人工草地和饲料地占耕地总面积的20—40%,我国不足5%,随着牛羊肉等畜产品消费量的持续增加,利用草原的压力逐步增大,2000年以来,全国约有40%的草原载畜量仍在增加,单位面积羊单位增量大。据了解,内蒙古东部草原的牧户和旗县,牲畜普遍超载。三是养人过多。1949年内蒙古靠草原为生牧业人口是26.3万人,1965年是55.4万人,2017年达150万人。现在牧民的后代90后、00后大多向城镇移居,我们要顺应这一趋势,逐渐减少牧区人口,最终实现游牧文明的回归。全区90%以上的草原牧场仍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未能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现代畜牧业生产的要求。四是工业开发。现在草原上分布着很多大型煤炭基地,“采矿挖个大坑、选矿堆座大山、冶炼排出废气废渣”,水位下降、环境污染,对草原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五是气候变化。草原生态环境受气候、地理、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显著。如2016年,内蒙古东部草原区降水较常年减少50%以上,近1亿亩打草场丧失了打储草功能。2017年,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盟约有4.2亿亩草原植被盖度、草群高度、产草量较往年同期下降20%—30%,个别地区甚至达到50%以上,要进一步加强人类干预自然气候之间复杂性研究。

当前,草原生态保护到了“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需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来,对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系统谋划,作出制度性安排。

二、建立对草原功能的新认识

(一)草原是地球的“皮肤”,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是游牧文明的载体;草原大多分布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贫困人口集中,保护建设好草原,关乎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草原与山水林田湖组成生命共同体的本底,一旦破坏,极难恢复,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和规律,确立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地位,即不仅仅认为大自然只是我们人类生存的资源和环境。人类文明依赖自然生态系统而发生、存在和发展,大多数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祖先早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而它们的生存并不依赖人类。相反,人类是生物链的一个环节。加强代际公平,永续发展理念认识,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

(三)草原畜牧业占大农业比重较小,但草原占国土比重很大;农民转移就业可流转出一亩、二亩土地,牧民转移就业,能释放出百亩千亩草场。新时代,草原的主要功能是生态屏障,是蓝天绿地,亮丽风景,精神家园。保护草原生态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三、开启草原保护建设新时代

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减少索取,按照民族团结、共同富裕,边疆稳定、永续发展的要求,实施草原保护、修复、建设,降低草原利用强度,减人减畜减矿,退耕还草,提高草原质量、恢复生机,把“草原大区”建成“草原强区”。

一是提高认识。树立生态第一的新理念,把保护、修复和建设草原生态屏障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切实采取措施,逐步减少草原载人载畜量。草原的第一功能既不是养人也不是供肉,而是生态屏障,是提供绿草碧水蓝天。目前内蒙古存栏牲畜的80%已不养在牧区。

二是加大投入。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基本草牧场,大幅度提升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生态转移支付”;设立草原发展基金,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资金和退耕退牧还草资金纳入其中并提高标准;积极争取国家对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专项直接投资,争取中央财政每年投入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资金由24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全面提高草原生态工程的规模、质量和效益。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列为大型生态建设计划,将休牧、禁牧、轮牧、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等确定为长期生态建设管理制度。

三是依法治草。呼吁国家尽快修订《草原法》《森林法》及其相关法规,出台《湿地法》《草原生态区管理办法》。划定生态红线,强化红线管控,因地因时实行禁牧、休牧、轮牧,退耕还草,退牧还草。坚决遏制超载放牧、盲目开矿、污染草原环境、破坏草原景观等行为。

四是发展生态草业。现在我国人民餐桌上,三分之一是肉蛋奶,保障肉奶产品无污染、绿色有机等生态品质,要大力发展生态草牧业,推进科学化养草、种草、畜牧,加快草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完善草牧业服务体系,实现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的统一,实现绿色发展,增加牧民收入。

五是加强监管。强化三级草原监管机构力量配置,明确职责、解决编制、提升能力,完善监测机制、实行动态评估。

六是草原试点。选取包括呼伦贝尔在内的不同类型草原,进行保护修复建设先行试点,作为草原生态保护和解决草原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建设国家草原公园示范区,加强科研,总结推广。

转载声明

1、凡注明“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的所有本站原创文字、图片或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所有。为传递行业新闻信息之目的,本网原创内容可免费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 为传递行业新闻信息之目的,本网部分内容可能涉及转载或摘录于网络,但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涉及版权相关事宜,请立即联系本网平台作协商处理,经本网核实后将会第一时间做删除处理。如果有关方未经与本网协商程序,提出恶意诉讼,本网概不承担因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