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委中长期课题资源库

202208/0516:37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

浏览次数
7

文档类型 其他

资料类型 公开资料

[2021] 构建中蒙两国草原荒漠化防治合作机制 共同推进中蒙两国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政协反映: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内蒙古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要努力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嘱托,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牢牢守住生态这条底线,加快推进荒漠化沙化治理,巩固扩大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成果,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草原荒漠化防治取得明显成效。然而,与自治区接壤的蒙古国四个省的草原生态均遭受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并且荒漠化呈加剧发展态势,直接影响和威胁着我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一、蒙古国草原荒漠化现状

蒙古国是一个传统的草原畜牧业国家,地理位置处于易荒漠化地带,全国平均海拔1580米,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从北至南大体为高山草地、原始森林草原、草原和戈壁荒漠等六大植被带。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超载放牧、盲目开垦、矿产无序开采等众多因素造成生态恶化草原荒漠化,对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畜牧业发展、生态平衡、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蒙古国自然环境和旅游部最新数据显示,该国76.8%的土地已遭受不同程度荒漠化,而且荒漠化仍以较快的速度向包括东方省、肯特省等优良草原地带在内的蒙古国其余省市蔓延。蒙古国已被联合国列为受荒漠化威胁最严重的11个国家之一。与我区毗邻的蒙古国南戈壁省(阿拉善、巴彦淖尔市接壤)、东戈壁省(包头、乌兰察布、二连市、锡盟接壤)已出现极重度以上荒漠化;苏赫巴托省(锡盟、兴安盟接壤)已呈重度荒漠化;东方省(兴安盟、呼伦贝尔市、满洲里接壤)呈中度荒漠化,贝尔湖、乌勒兹河及交通干线周围也呈现中度荒漠化程度。目前,蒙古国草原荒漠化导致草原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恶化,引起草原植被退化和土壤沙化,草原植被的覆盖度降低、高度下降,牧草的产量和质量下降,有毒有害牧草比例上升,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减弱,植被自然恢复功能弱化甚至丧失。草原荒漠化也导致地表水流失严重、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沙化和盐碱化加剧、沙尘暴频发、洪涝灾害加剧、草原鼠虫害严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二、蒙古国草原荒漠化原因

蒙古国草原荒漠化主要表现在气候干旱、土地干燥、土壤咸碱化、水土流失、沙尘流动增加和动植物种类减少。与我区毗邻的蒙古国中南部地区的地貌和气象条件容易造成沙尘暴,蒙古国成为世界四大沙尘暴源区之一,我国的沙尘暴约60%来自蒙古国戈壁地区。蒙古国草原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推动荒漠化。蒙古国高原地处亚洲大陆腹地,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酷热干旱,东北至西南根据降水量变化等指标依次分为从半湿润地带至极干旱地带的气候带。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蒙古高原增温趋势较为明显,为大风、沙尘暴提供了强大的热力条件。蒙古国境内从北向南降水量逐年减少,春夏季蒸发量较大,加剧了干旱程度,导致南部省市荒漠化进程加快。

(二)超载放牧加速草原荒漠化。蒙古国施行“草牧场为全民所有”和对于居住地选择上的“国民自由”。因此一部分牧民迁往交通干线、水源条件较好地区,造成畜群分布及结构不合理,导致牲畜严重超载。东方省、苏赫巴托省的草场利用率为25.4%—87.5%,低于理论载畜量;东戈壁省、南戈壁省超载率为29.2%—174.2%。传统放牧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抢牧、滥牧、超载放牧和落后的草牧场利用方式直接导致草原生态退化。

(三)草原开垦和矿产无序开采促使草原荒漠化。从目前来看,蒙古国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为增加矿产资源的出口。塔本陶勒盖煤田、额尔登特铜矿、马尔岱铀矿工业区、赛音山达重工业园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无序开发各种资源矿产和乱采滥挖滥伐现象尤为突出,严重污染土壤和水资源,破坏地表植被,矿业“三废”达标排放率低,造成地表水、土壤和空气的严重污染。矿产开采后恢复生态工作不到位,堆积大量尘土,增加沙尘来源,加剧草原荒漠化。同时,蒙古国草原中的野生药材资源较为丰富,一些农牧民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大量采集野生药材,甚至将一些草皮挖掘,导致草原大面积损坏,出现荒漠化现象。

(四)水资源枯竭加剧草原荒漠化。蒙古国淡水资源储量约6080亿立方米,其中湖水约5000亿立方米,永久性冰雪约630亿立方米。流经2个以上省份的河流有56条,大型湖泊3个;小河、溪流6646条,其中551条断流或干涸;有湖泊和沼泽3613个,其中483个干涸。其境内除肯特省、库苏古尔省、色楞格省、扎布汗省等少数几个省份外,大部分省份包括首都乌兰巴托均为极度缺水地区。加之近几年连续干旱,蒙古国缺水情况出现逐年恶化的趋势。

(五)砍伐森林资源加快草原荒漠化。蒙古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匮乏的国家,森林面积为15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0%,境内森林类型大致分为2类,即北方针叶林和南部荒漠草原梭梭林。森林主要分布于肯特省、库苏古尔省、杭盖和阿尔泰等省区的山区地带。近年来,由于乱砍滥伐和森林火灾频发等原因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加之南部戈壁地区牧民砍伐梭梭树当柴使用,梭梭林生态功能弱化,加快沙尘流动、加剧草原荒漠化扩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为有效抵御荒漠化,蒙古国政府结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通过了防治荒漠化国家纲领,并提出到2030年使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0.2%,同时把国土面积的30%纳入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该国在防治荒漠化上的努力已得到包括我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我区是祖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关系全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中蒙联手防治草原荒漠化,对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区要借助《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一带一路”建设等平台,结合蒙古国绿色长城计划、“千年路”项目和“北水南调”计划,加强中蒙跨境荒漠化防治、铁路、公路沿线防护林带建设和风沙源治理等方面的合作,把中蒙荒漠化防治的国际合作推向深入。全区19个边境旗市要积极完善中蒙跨境生态建设、保护和管理的合作机制,扩大边境旗县市与蒙方毗邻省市间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合作交流,在沙化土地检测预警体系、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湿地保护等方面探索完善跨国界、跨区域合作共建机制,改善生态保护和建设合作环境,创建更广范围、更宽领域的生态共建格局。要积极向蒙方推荐我区荒漠化防治、抗旱造林等技术和模式,在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内建设中蒙防护林苗圃基地,加强技术示范和培训,提高中蒙两国防沙治沙水平,努力走出一条中蒙荒漠生态系统治理的新路子。

转载声明

1、凡注明“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的所有本站原创文字、图片或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所有。为传递行业新闻信息之目的,本网原创内容可免费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农牧委)”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 为传递行业新闻信息之目的,本网部分内容可能涉及转载或摘录于网络,但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涉及版权相关事宜,请立即联系本网平台作协商处理,经本网核实后将会第一时间做删除处理。如果有关方未经与本网协商程序,提出恶意诉讼,本网概不承担因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